李育昇小檔案
1983 年生於洋裁家庭,耳濡目染下習得家學技藝,非科班生。2003 年始參與劇場相關視覺創作與美術服裝設計,冀望能透過創作形塑臺灣價值,讓觀者發自內心認同驚呼:啊(ah)~這著是臺灣(tse tioh̍ -sī Tâi-uân)。
曾獲「第四十三屆電視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」,劇場服裝設計作品亦由國際劇場組織 OISTAT 收錄於「世界劇場設計年鑑 1990-2005」。並於「國際曼谷藝術節」獲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評人協會(IATC)頒發「最佳藝術指導」個人獎。
-
撰文/李佳芸
攝影/司馬、CK
照片提供/李育昇
設計師有屬於設計師的手勢,幫人體丈量、替設計畫草圖、裁剪布料⋯⋯。除了喝茶以外的時間,李育昇的手始終沒有停歇,他像是比劃了一齣戲,訴說著他與劇場、神明、藝術與臺灣這片土地的故事。
Q:
劇場服裝設計師和其他類型的服裝設計師有何不同?
A:
劇場服裝設計師的特點是必須在二、三個小時內掌握角色特性與演員身形,並將文字劇本視覺化。除了顧及演員穿著的舒適度,也要能夠透過服裝建立起角色特質;誇張和戲劇性的展現外,更需在設計上埋進細節,使觀眾對於角色有立體的想像。
我們和時裝設計師在意的細節不同,時裝設計師可能更關注「表世界」,留意世界的脈動,替流行文化服務;劇場服裝設計師著重觀察「裡世界」,生活中的符號和美學都會被體現在演員服裝上。比如要打造一個中年已婚婦女,我會特別替她搭配玉手鐲,這是臺灣文化累積下的印象,而小配件也是形塑一個角色的關鍵。
另外,劇場服裝設計師需要留意角色的整體造型,我會從頭到腳替人物構思完所有搭配,特別是頭飾。戲曲裡的許多頭飾有「壽」字設計,而這個面牌*位在頭頂正中間,是人體中軸線上最明顯的位置。在我自己的作品裡,我會把「壽」字改成「臺」字,強調臺灣的主體意識,也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的創作。
*註:面牌是戲曲盔頭專業術語,為人物額面正中央標誌性裝飾物件。
Q:
身為臺灣的劇場與神明服裝設計師,身負了哪些使命?
A:
我從傳統戲曲轉向宗教民俗,是為了將臺灣的主體意識符號化,並喚醒國人對於本土文化的注意。以傳統民俗來說,在穿鑿附會之下已摻雜許多非線性歷史脈絡的文化,關於臺灣的特殊性在未知的脈絡中有跡可循。
我因為喜歡臺灣文化、挖掘臺灣文化,然後設計和展現臺灣文化。做文化研究不能去脈絡化,但文化其擴散性,不論是歌仔戲或是戲曲等表演藝術,當它從中國傳入臺灣,就會演變成臺灣自己的樣子。
如果聚焦在傳統戲曲和民間信仰討論,抓出被埋沒的隱性臺灣脈絡,會挖掘出許多有趣的故事。范謝將軍可謂早期的男同志守護神,還原回宋朝,兩個好兄弟相約橋下,七爺因擔心下雨返回幫對方拿傘,八爺卻意外被山洪爆發沖走,得知消息後的七爺便在一旁上吊。臺灣的艋舺青山宮義安社有對著名的七爺八爺,他們會同手同腳走過捷運西門六號出口的彩虹斑馬線。臺灣作為亞洲第一個支持同婚的國家,這是我們的進步價值,能夠將傳統信仰融合多元文化與社會議題,這是專屬於臺灣的特殊性。
完整內容將收錄於 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特輯雜誌「自己的衣櫥 ᴀ ᴡᴀʀᴅʀᴏʙᴇ ᴏғ ᴏɴᴇ's ᴏᴡɴ」
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是一本以「獨處」為核心理念的生活雜誌,我們關注年輕世代一個人獨處的需求,期待用安定溫暖的力量,陪伴每個人學習獨處、擁有享受獨處的方式。
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下疲憊的心靈急需好好休息,我們想邀請你一同擁有一個人的閱讀時光!在偶有寒冬、時而放晴的日子裡,陪伴自己最久的人,終究是自己。
更多屬於獨處的精選內容,皆收錄於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雜誌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