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年前曾被朋友質問,交往中的你怎麼有資格談獨處呢?那時我回答--即使在關係中,也必須學習獨處吧?因為總有一個人的時候,也需要為自己留一塊空白,純粹屬於你自己。但當時的我反倒像一再跌倒卻永遠學不會的學生,忙碌於各種瑣事之間,無暇顧及另一半,更無暇顧及自己。
分手後,我想了好長一段時間關於愛情的意義。如果不嚮往愛情、不嚮往陪伴,是不是就不會有單身的寂寞、非單身的爭吵、暗戀的苦澀、失戀的悲傷了呢?為什麼要穿梭在過去的每一段回憶,又久久不能回神?雖然佛洛姆在《愛的藝術》裡提到:「在愛中,人們找到的只是免於孤單的避風港,如此,人們建立了一支對抗世界的二人聯隊,但這種兩人份的自我中心主義卻被誤解為愛和親密。」但我卻仍然嚮往這個情境,一支對抗世界上所有挫折與挑戰的二人聯隊。
在期待早點適應單身的同時,我也渴望早點遇見下一段戀情,有時會好奇,究竟單身還是非單身才是人生的常態呢?如果真的能遇見所謂真愛,現在的狀態只是暫時的吧,無論多晚遇見,那個人會陪我走過細水長流的餘生。
《愛的藝術》裡也提到,「獨處的能力乃是愛的能力的前提。」但分手後的我也逃避獨處,逃離一個人時的胡思亂想或感傷留戀。我想讓過去過去,那些不可否認的美好曾經,都讓人寧可不再想起。我一邊思索著上一段關係中可以更好的部分,一邊又想著現在的我是如佛洛姆所說,因孤獨、想逃避自處而想去愛嗎?我想我目前找不到解答,在嚮往陪伴與享受獨處之間,從來不是個二選一的題目,也總沒有標準答案。
「#單身非單身」是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最早就確定要做的主題,想呈現單身與非單身的生活,分別是什麼樣子。單身真的是「單身」嗎?單身與非單身之間有更多可能性嗎?如果為了愛改變自己,有關係嗎?如果享受一個人生活又嚮往陪伴,不行嗎?
歡迎試閱 vol.3〈# 單身非單身〉,跟著《own 一個人生活》找尋屬於你最自在的獨處方式。
留言